教材清單

教材清單

台灣原住民部落 [DVD]

  • 出版社:豪客
  • 出版日期:2016/11/11
台灣原住民部落(一)
●HD2201─台灣的原住民
●HD2202─阿美族

台灣原住民部落(二)
●HD2203─排灣族
●HD2204─泰雅族

台灣原住民部落(三)
●HD2205─布農族
●HD2206─卑南族

台灣原住民部落(四)
●HD2207─魯凱族
●HD2208─鄒族

台灣原住民部落(五)
●HD2209─賽夏族
●HD2210─雅美族

台灣原住民部落(六)
●HD2211─邵族、太魯閣族、拉阿魯哇族
●HD2212─賽德克族、撒奇萊雅族、卡那卡那富族、噶瑪蘭族

歷經三年的拍攝與製作,從北到南走遍台灣每一個角落,跨海遠赴離島的蘭嶼,將達悟族的傳統文化、阿美族的豐年祭、賽夏族的矮靈祭、泰雅族的歲時祭儀、魯凱族的盪鞦韆...等,我們並以空拍及地面方式拍攝,將台灣各地高山部落美景,都一一的呈現在您眼前。包括了台灣十六個原住民族群中的烏來福山部落、復興爺亨部落、尖石司馬庫斯部落、苗栗向天湖部落、梨山環山部落、南投望鄉部落、阿里山來吉部落,來義的古樓部落,屏東霧台部落、花蓮卓溪部落、卑南卡地布...等120個主要部落。

第一集 臺灣的原住民
這一單元是將台灣十六個原住民族群系列介紹,包括他們居地地理位置,族群來由、文化特色、歲時祭儀、傳統民俗...等,做一深入的報導與介紹,讓大家能夠了解各大原住民部落不同之處。

第二集 阿美族
台灣原住民族群中人數最多的族群,是分布在花東縱谷平原,與花東海岸地區的阿美族,總人口數約二十多萬人,佔原住民的五分之二強,部落總數多達150個以上,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,部落總數最多的一族。

第三集 排灣族
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數第二的排灣族,北起大武山地、南達恆春,西自隘寮、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,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,以地理位置分為北排灣族群,南排灣族群以及東部排灣族群,總計有80多個部落,分布在屏東縣和台東縣的12個鄉,其中以屏東來義鄉分布最多排灣族人,總人口數約九萬八千多人。

第四集 泰雅族
台灣第三大原住民族群泰雅族,是最為典型的高山民族,古時候有出草獵人頭習俗,泰雅族分布相當廣,從北部中央山脈兩側,東至花蓮太魯閣,西至東勢,北到烏來,南迄南投縣仁愛鄉,是台灣原住民中分部面積最廣的一族,部落總數近140個之多,總人口數約八萬七千多人,僅次於阿美族。

第五集 布農族
清代稱為武崙族的布農族,可以說是台灣的原住民當中,人口移動幅度最大,伸展力最強的一族,主要居住在台灣中央山脈兩側,海拔1,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民族,現在的人口約有57,000多人,是台灣原住民中的第四大族群。

第六集 卑南族
居住在台灣東部山區和平地台東市的卑南族,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之一,人口大約有13,000多人,在台灣原住民中不算多的族群,由於卑南族大多分佈在台東縣的台東市及卑南鄉內,總計有九個部落,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,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,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,族群主要都居住在台東縣境內。

第七集 魯凱族
主要居住在台灣南部,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的魯凱族,其中以高雄市茂林區屏東縣霧台鄉,以及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新村,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等處,人口總數約為13,000多人,如果根據語言及文化的特徵,台灣的魯凱族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群,也就是住在西側分佈在,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,以及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,另外一支住在山脈東側呂家溪流域,一般都將其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。

第八集 鄒族
阿里山五奇大家眾所周知,但阿里山所居民的原住民,大概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,其實,嘉義縣阿里山鄉,是原住民鄒族最大的聚居地,分布在嘉義縣阿里山鄉一帶的山區,以曾文溪流域,與濁水溪上游流域為中心,東方在中央山脈玉山山麓,與布農族的勢力範圍接壤。

第九集 賽夏族
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,以及苗栗縣南庄鄉山區的賽夏族,和泰雅族毗鄰而居,傳說賽夏族祖先從大霸山山麓,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,其後又繼續北移到新竹五峰地區,賽夏族又以鵝公髻山,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成南北兩群,北賽夏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,大隘社的十巴兒、夏埔、碑萊,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,東河村瓦羅、卡拉灣,蓬萊村的巴卡散、阿米希,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,馬陵、坑頭、獅潭鄉百壽村。

第十集 雅美族
過去稱為達悟族的雅美族,是台灣十六個原住民族群中,唯一在離島的族群,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,總人口數約4,500多人,分佈在蘭嶼島上的紅頭、漁人、椰油、東清、郎島、野銀等六個村,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座火山島,全島大部份為山地,而且大半都為熱帶雨林覆蓋,達悟族人就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,住屋為半穴居,因四周環海他們多以捕魚為生,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飛魚,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。

第十一集 邵族‧太魯閣族拉‧阿魯哇族
聚居在南投縣日月潭伊達邵,以及水里雨社山一帶的邵族,過去舊稱為「水沙連」的地方,也就是現在日月潭周圍地區,相傳邵族的祖先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無意間來到了日月潭,發現周遭風光明媚且資源肥美,是個可讓子孫世代生存的地方,於是舉族搬遷到此地。太魯閣族其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略有相似,同樣是居住高山狩獵水耕,視彩虹為神靈橋的民族,但是兩族語言無法溝通,分佈地雖相鄰彼此卻少有來往,傳說太魯閣族是以中央山脈的,白石山腰的一顆大石柱為發詳地,後來遷移至現在的南投縣仁愛相合作村。地理位置屬於高雄市桃源區,桃源與高中兩區範圍內,自稱拉阿魯哇族的一群人,除了桃源區之外,也有部分族人聚居在,那瑪夏區的瑪雅里,兩地人口共約五百人。

第十二集 賽德克族‧撒奇萊雅族‧噶瑪蘭族‧卡那卡那富族
因國片電影賽德克‧巴萊,讓賽德克族一夕之間,成為台灣原住民知名族群之一賽德克族是在2008年4月23日,才成為政府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群,主要居住在今天南投縣東北部,與花蓮縣北部、南部地區,在歷史文獻上早在清朝時代就有賽德克族的記載。在2007年1月1日,被政府合法承認的撒奇萊雅族,人口不到1,000人撒奇萊雅族世居在花蓮奇萊平原,勢力範圍約在立霧溪以南,木瓜溪以北地區。
以前稱為蛤仔難三十六社的噶瑪蘭族,主要分佈在宜蘭、羅東、蘇澳一帶,以及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,聚落的數量超過六、七十個社以上人口約在1400人左右。
2014年6月26日被合法承認的卡那卡那富族,是指居住於楠梓仙溪上游一帶,古稱「簡仔霧番」或「干仔霧番」,在日治時代認定為鄒族,主要分布在高雄市那瑪夏區瑪雅里和達卡努瓦兩里範圍內,人口約五百多人。
facebook

你太久沒回來了,請重新整理喔!!! 重新讀取 🗙